荷蘭馬斯垂克大學 Maastricht University 交換心得

NTU Study Abroad

NTU Study Abroad

Before
選填志願
考量因素 ─ 語言、治安、交通、物價、專業、課程多元性
當初在挑選國家時由於想去英語系國家,又想至難得一去的歐洲開拓眼界,原本打算去英國,但後來聽說荷蘭的英語水平為非英語系國家最高,非常通用,考量物價、氣候,以及去他國旅遊的交通,便將荷蘭列為第一優先。至於學校的選擇,我會參考歷屆心得及學校網站後,依據學校專長與自身領域的重疊度,以及提供課程的多寡排列先後順序,很幸運最後來到了馬斯,雖然不是當初的第一志願,卻為我這半年留下難忘美好的回憶。

申請時程
4/2 First Email
線上註冊、選課、住宿、居住證等簡要說明,附檔有非常詳細的申請流程,跟著做就對了 (BTW 今年學校寄信較晚,所以我有先至宿舍網站訂好住宿,避免無房可住)
4/3 UM application complete
註冊申請完成,內含學校帳密
4/9 Further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for UM
內含 Email & Student ID,提醒 visa office 會在 5 月初左右通知
4/30 Legal residence student
Visa office 通知上傳相關文件
5/2 course selection procedure
UCM 選課,選課單上只有寫道每個 Period 須選 2 門正課和 1 門 skilled course,但其實臺大規定一學期修過 2 門課(or 6 學分)就好。我當初因為不知道臺大規定所以選了很多課,但開學後也還能比較不同課上完的感覺在第一周結束前寄 Email 給學校退課,所以也不用太擔心
5/28 Acceptance letter UCM
當初收到 acceptance letter 時還沒收到學校財力證明的收據,本來很焦慮 5000 歐不翼而飛(因為 email 問了都石沉大海),但至國際事務處問了 Una 表示有 acceptance letter 通常一切沒問題,而隔幾天確實也收道 UM 收款確認,所以只能說學校效率就是慢,只能耐著性子等了
6/3 Confirmation receipt original documents
確認文件及財力證明款項無誤
6/5 Confirmation submission visa application
學校將 Visa 申請交予 IND
6/24 Confirmation receipt of decision
Visa 通過,可至辦事處網頁預約 MVV 並下載相關表格
6/25 UM registration complete
註冊手續完成,後續 email 較為瑣碎就不一一附上

打包行李
之前交換的同學有列非常詳細的表格說明,個人覺得非常受用,連結如下 https://martininmaastricht.wordpress.com/2018/08/14/packing-list/
我個人的心得會特別聚焦四點:

  1. 食物:建議可以帶幾包泡麵或零食,解鄉愁的同時也可以分給室友交朋友介紹台灣(食材的部分除非有特別想吃的,不然大多亞超都可以買到)
  2. 藥物:常備藥,尤其感冒、發燒藥一定要帶,我出國半年就病了三次…
  3. 服裝:無須帶正裝。剛到的時候會很熱(完全可以穿無袖,但約兩周後開始轉涼,冬天最冷大概 0 度上下,基本上不會下雪,但風很大),大外套如果在台灣沒有或不夠厚,建議可以當地買,Outlet 價(Roermond)便宜許多又比較保暖呦
  4. 文件:大部分文件我都是存在雲端資料夾中,比較要注意的是「出生證明」。
    UCM 的 email 中有註明要帶,但爬之前的心得又說只去半年不用,為了保險我還是去
    跑了公證和外交部,到荷蘭領居住證時也的確有被要求出示(但同行認識的朋友沒有
    被查)只能說雖然跑流程又貴又心累但還是備著保險吧。

心態調適
由於是延畢交換,我沒有過多學分上的壓力,便將此行的主軸定調於文化體驗,希望能夠多走訪各國、和人群交流,並且訓練自己更加獨立。出國前的我並不是一個常獨自旅遊的人,方向感不太好,也不常與人搭話,但難得能去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就告訴自己要多方嘗試,用開闊的心胸走向人群,同時也開始計畫其他想去的國家(機票越早訂越便宜喔),就當作讓自己放假抽離一下。除了旅遊之外,我也為自己訂立另一個目標─觀察反思 PBL 教學(心得見 During exchange)。由於把高中英文老師當作職志,我對荷蘭的教學相當有興趣,打算省思優缺點後將部分元素融入自己未來教學,為此行更添附加價值。

During
學校介紹
UM 的校區散佈在市區中,而 UCM 坐落於城牆一旁,相較於其他校區大多有專攻的領域,UCM 的學生可以選擇修習 science, humanity 及 social science,對像我這樣文院背景的人也多了不同的選擇(但還是不會修科學就是了 lol) UCM 是一個小而美的學院,不像 SBE 商學院每年交換生有上百位(甚至本地生與交換生的 intro 是分開辦的)UCM 的交換生不多,同堂課能夠遇到另一個交換生已經很難得,可想而知一起交換的台灣學生也少得可憐,今年應該只有我一個。雖然沒有人一同討論修課很可惜,但是也能藉此拋開包袱與各國學生交流,不失為一件好事喔!
另外 UCM 的設施還滿完備的,影印、置物等都很方便,只是因為空間小格局複雜,剛開學找教室可能會有點混亂,建議提早 10 分鐘以上到。另外,聽說 UCM 的loading 是 UM 裡面數一數二重的,要做好花較多時間念書的心理準備,但相較於其他學院,UCM 課程會提早一周結束,且 period 中間有一周放假,也算某種補償(?)了。

開戶領證
開戶
8 月初學校會寄 Email 說明已預約的 ING 開戶時間、地點,還有要帶的資料,包括地址、護照、tatement of application(須至 SSC 櫃台領取),到銀行只要把資料拿給行員就沒有問題。開戶後銀行會寄紙本資料至住處,所以要密切注意信箱,印象中有三封信四張紙,包含要掃描回傳的表格以及 PIN 碼等等,全部都是
荷蘭文(左轉 Google 大神),我算是很幸運的 8/23 開戶約 9/10 收到款項,但身邊有滿多人一直少收到信,甚至有學期結束還沒開戶成功直接放棄的,只能安慰自己 ING 的拿鐵不錯喝可以多喝幾次,但因為 AH 只收 debit card 不收 Visa,如果要去 AH 買菜就只能自備現金了。

領證
學校 Email 有詳細說明,通常地點在 SSC,須帶護照、表格、(出生證明),表格現場也會提供,但先印好填完可以省滿多時間,整體流程不會太久,大概 15-20 分鐘吧。
BTW 我分配到的時間 Intro 還沒結束,跟 tutor 說聲喬好哪個時段去比較不影響就好,剛好也藉機透透氣 XD

住宿介紹
UM 的住宿大致分成 Maastrichthousing 的 Guesthouse 和 SSH 的 M-building,我選擇的是 Guesthouse 中的 Heugemerweg 雙人房,優缺點如下:
優點

  1. 離火車站、Flixbus 站近,附近亦有市立圖書館
  2. 較其他 Guesthouse 雙人房空間大、有陽台、格局好
  3. 較 M-building 共用人數少 (一個 flat 4 間單人 1 間雙人房,共 6 人)

缺點

  1. 宿舍老舊常須報修(曾發生房間內下雨、沒暖氣、熱水)
  2. 沒有保全管理噪音問題(有些 flatmate 晚上常在廚房趴踢)
  3. 離主宿舍區遠,較難參加活動聚會

建議
若有認識的人可以一起住,並寄信問 Maastrichthousing 是否可安排在同一個flat,這裡的位置對於出遊真的非常方便,但因為離主宿舍區遠,一個人住的話會稍顯孤單。

生活周遭
購物
買鍋碗瓢盆五金類建議去趟 Aldi,雖然偏遠但價格真的是發現新大陸,之前買一個炒菜鍋不到 10 歐,是別家超市看不到的價錢呦!另外電器可以搭公車去德國的亞琛,我之前也用 9.9 歐的價格買到不錯的電熱水瓶。一般食材蔬果可至周五的市政廳廣場市集購買,肉類怕放不久建議至超市,通常 Jumbo 會比 AH 便宜一些,但有些商品會例外。開學前幾周可以走走看看把價錢記下來,之後買菜就會輕鬆許多喔!
(再次提醒:AH 不收 Mastercard 和 Visa,要用 ING 的卡刷。另外我三餐自己煮一個月伙食費可以壓在 100 歐以下,供參考用)
餐廳推薦
因為大部分時間是自己煮,所以吃過的店沒有到很多,就簡單列幾個囉
Pêt Thai
BABS Burritos
Pinky 到處都是的鬆餅店,建議不加糖粉甜度比較剛好
Tuutsje vaan Teunsje 整個馬斯最好吃的薯條店

PBL
課堂簡介
UCM 的 PBL 是 UM 執行中較徹底的,每周有兩次的 tutorial,一次兩小時,每班 10人左右,上課以小班討論為主,討論沒有偏離主軸 tutor 基本上不太會介入。
執行方式
在第一周課前可以至一樓櫃台告知學號姓名領取 course manual,裡面除了課程大綱、目標、評分、時程表外,最重要的是有各個 task 的導文和回家要念的 reading。通常每次 tutorial 的第二個小時會進入新 task 的 pre-discussion,全班先一起閱讀導文,讀完後由一位 discussion leader 帶領討論出廣泛的 problem statement,再針對導文細部討論分享做 brainstorming 並由 note-taker 在白板記下,最後綜合導文和 reading 的標題生產出 5-6 個 learning goal,讓同學回去閱讀完 reading (約 3 篇共 5.60 頁) 思考如何回答,第二次 tutorial 的第一個小時會讓同個 discussion leader 帶 post-discussion,根據回家的 readings 回應完 learning goal,第二個小時再進入下個 task 的 pre-discussion,以此類推。
Course manual 見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s5HHyU6yczZ_ZrSArsXQGw7LkI0egY8M
心得反思
兩個 period 下來我其實很難一面倒說這樣的學習模式是好是壞,只能說很看班上同學的組成、討論氣氛和 tutor 帶得好不好,由於課堂幾乎都是同學之間討論,如果很多人回去沒唸書就會開始瞎掰偏掉,結束會有好像沒學到東西也不知道剛剛的討論是對還是錯的感覺,大概就是自主學習的雙面刃吧,但整體來說大部分同學學習動機算高(跟台大相比)加上小班制亂講也滿明顯,所以無頭蒼蠅的情況不至於太常見。主要我不喜歡的地方在於 learning goal 和 reading 的落差,由於 reading 是學期初早就列好,但 learning goal 是學生課堂討論出來的,所以滿容易有差距,此時 tutor 若沒有提醒或拉回來的話回去念書會有種找不到答案或不知道關聯性的感覺,所以我會比較偏向 learning goal 是直接定好的(畢竟能夠列出 reading 就代表有想要學生學習到的方向和目標才對),但不得不說思考提問是學術寫作或研究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台灣學生相對缺乏的,就各有利弊吧。
心態調適
因為學習模式和台灣大相逕庭,所以在過程中覺得挫折難受是非常正常的,有時候是語言能力沒有班上同學流利、有時候是個性上比較內向找不到時機打斷、有時候是不確定自己說的東西對不對而不敢發言,有時候明明把書念得熟也做好筆記卻因為班上同學討論得比較隨興而打亂統整方式而不知從何說起,要告訴自己這些並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笨或是不夠認真,而是累積已久的個性與文化差異所致。為了慢慢適應 PBL 的課堂,我的做法是在讀文本得同時思考如何能回答 learning goal,時間允許就把文本都念完,來不及的話就挑其中 1.2 個唸熟唸深到課堂可以發言分享,每堂課中要求自己至少要發言一次,剛開始怕的話可以從簡單的題目開始第一個舉手回答,同學自然會開始補充,比較上手後也能試著從別人的想法衍伸舉例或提問,別給自己太大壓力,講錯了也沒關係,藉由與同學的對話中釐清概念也是好事

課程心得
因為課堂 loading 比想像中重,為了能夠學得精實且兼顧期中旅遊的品質,我 period 1.2 都只修一門課,period 3 為了回國過新年就沒有修課,但要提醒大家臺大的規定是要「修過」兩門課,所以要好好的修,遵守出席率的規定,馬大的評分是偏嚴的呦!
Period 1: Pop Song and Poetry
當初選這門課是覺得把流行歌和詩結合很酷,剛好前者是我的興趣後者是我的專長,但後來發現課程比重還是偏向詩,提及的流行歌很少是近年的,所以有些失望。又因為我本身是外文系,文本中的詩滿多都看過,賞析方法也學過,而且這門課偏向通識性質,讀的東西也不太深,整體而言我並沒有學到太多,會推薦真的對於詩及詩的創作有興趣的同學修習,否則 lecture 請了一堆詩人朗讀自己出版的詩作會有點…小不耐煩。
Period 2: Cultural Diversity in a Globalizing World
由於本身對社會學頗有興趣,看完課程大綱後便決心要修這門課,在難得與各國學生一同小班修課時有更多文化上的交流,而修課後也的確收穫滿滿。課堂內容涵蓋不同種族、性別(向)及階級的探討,課中除了文本的討論也可以以自身文化的例子舉例,由於班上同學背景不同,能學到很多東西。而身為班上唯一一位亞洲面孔(同學多為歐洲、美國、澳洲人),也常常能針對文化差異發表看法,在國家認同部分也能就台灣的特殊狀況做說明、心得分享,班上同學和助教人都非常好,也對不同文化的事務很有興趣,所以課堂氣氛非常溫馨,值得一修!

旅遊建議
省錢之道
這半年的時間我去了 13 個國家、31 個城市,總花費僅臺幣 20 萬左右。除了在荷蘭幾乎天天下廚煮三餐外,還有一些小小的省錢撇步,可供參考:

  1. 善用優惠
    在荷蘭境內旅遊,如果需要搭火車,可以查找電商票 Actievandedag,網站有不同的優惠,如起訖點在機場、一日券等,但要注意通常這類優惠票都禁止尖峰時間搭乘,所以時間要規劃好。
    如果要在附近國家一日遊,到德國的亞琛可以在公車跟司機買來回票,會和刷OV 卡差非常多。到比利時旅遊可以先搭火車/Flixbus 到列日,在車站購買青年票 Go pass 10,10 張火車票 53 歐可中停,比單程票便宜非常多。
    如果要飛出國,可在一開學到主宿舍區的據點辦 ESN card,可享 Ryanair 八趟 85 折且 20 公斤托運行李免費的優惠。Ryanair 在荷蘭 Eindhoven 機場有很多航班飛往各地,距離馬斯大概 1 個半小時的車程(火車轉公車),我這半年用了 7 趟,覺得十分划算!
  2. 自備午餐
    如果是不搭飛機的行程,我常常會早起在做早餐時一併帶簡單的午餐在路上吃(可頌夾起司火腿番茄、水煮蛋、水果)一來省時再來也省錢,但如果目的地有非常非常想嘗試的特色美食就另當別論了
  3. 小心換匯
    如果到非歐元區旅遊,我基本上會先在 Revolut 辦當地貨幣的帳戶先換匯,到當地能刷則刷,只換少額現金。在換現金的部分,建議去郵局或網路平價好的換匯所,真的不得已要用 ATM 要注意是否加收手續費。有一台在各地很常見的 ATM 手續費爆高,所以眼睛一定要睜大!

不該省錢
雖然說要省錢,但畢竟難得來歐洲一趟,很多去過的地方可能不會有下次,所以有些文化體驗的錢還是別省了吧。像我本身對美術館、南歐東歐的美食、還有青旅(個人覺得四人房最剛好,不會太吵又可以交朋友)會比較捨得花,就因人而異囉!

旅遊規劃

  1. 氣候因素
    建議趁一剛開始到天氣還好時把一些吃天氣或秋冬會關閉的地方(ex.羊角村、風車村、國王湖等)玩完,怕冷的話 period 1.2 之間的假期可以去東歐,這個時間的東歐比西歐溫暖,但冬天會比西歐冷且會下雪。兩個 period 結束後的大假期可以去南歐避避寒吃美食,或是去北歐追極光都非常適合。但要注意的是 11.12 月的威尼斯很常大淹水,淹到膝蓋以上真的滿掃興,所以買機票住宿時也要注意該地有無氣候或罷工的問題。
  2. 住宿安排
    除了看地點是否安全以及交通便利性的老生常談,我建議在長途旅行時每隔一段時間(一兩個城市或 4.5 天)可以讓自己/跟旅伴睡好一點,畢竟一直睡青旅可能會遇到室友打呼/愛趴踢晚回來/房間沒暖氣/隔音差等諸多情況導致睡不好,即使行程安排不緊湊,精神差玩起來也掃興,甚至容易感冒生病,所以間隔幾天讓自己睡好些補足體力也會玩得比較愉快。

After
離境手續
在離開荷蘭之前記得將居住證影印/拍照後交還馬大的 visa office,並且寄信給市政府取消註冊。至於 ING 關戶,之前有聽聞要留一些錢當手續費現場關,但我是回國後才線上關的,只要填寫餘額欲匯入的帳戶資料,幾天後就會進戶頭且不收手續費喔!

心得感想
回到臺灣後,在歐洲的半年如夢一般。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離開家人生活這麼長一段時間,不僅要學會把身體照顧好,自己料理三餐、注意保暖、生病休息,最重要的是照顧自己的心理,與自己獨處,允許自己挫折難過時的脆弱,同時也看見自己原來可以無比堅強。
沒有一趟旅程是完全美好順遂的。從一開始的生病未癒又水土不服、去超市買東西像文盲只能用猜的、上課方式的不適應,到旅行中的種種突發狀況(半夜在列日被 Flixbus 放鴿子、威尼斯淹水連夜逃亡、旅伴沒帶護照卻在 Flixbus 法國回程被查、和旅伴鬧不合…)好多當下覺得要世界末日的事都一一度過,也意外的發現自己更加獨立,從一個不敢開口搭話、麻煩別人的人,到後來遇到問題自然而然的提問,也樂於和陌生人聊天分享。除此之外,我也發現在異地並沒有大家所渲染那麼嚴重的治安問題,只要將自身財務貼身看管好,不過晚逗留,即使獨身也不會有被偷被搶的狀況,周遭的人大多友好親切不吝嗇給予幫助,而我也從而累積了好多好多的溫馨小故事。去歐洲之前,我對於好多事感到迷惘、找不到解答,而在交換的過程中,甚至更覺得疏離寂寞,直到回臺還有許多疑惑仍是未知。半年前我許下願望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回來」,而今我不敢斷言自己是否變的更好,畢竟「更好」太難定義,也牽涉到太多面向。但能肯定的是,這些日子的獨處與歡笑、淚水,都讓我更加了解自己,並且純然的為了自己而活。

More to explore

臨櫃諮詢預約系統

臨櫃諮詢時間:週一至週五13:00-16:30,依預約時段至國際事務處辦理

返回頂端

適逢端午假期,NTU Study Abroad 團隊將於 112/6/22 至 6/25 暫停服務。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In observanc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NTU Study Abroad Team will be unavailable during 22 - 25 June 2023.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112學年度第1學期國際交換學生甄選
現正開放報名至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