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交換心得

NTU Study Abroad

NTU Study Abroad

一、動機

由於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都是在臺灣完成,大概是在大二或大三的時候,看到一些認識的學長姐紛紛出國交換拓展視野,覺得自己也應該出國去看看臺灣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也許會因此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或是價值觀,便著手開始準備交換申請。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馬來西亞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 多元文化
    我一直都對世界各地、各種族的歷史與文化很感興趣,而馬來西亞由於過去的移民歷史,除了三大種族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之外,還有許多當地稱為 Orang Asli 的原住民像是 Iban 族、Kadazan 族等許多族群的文化,共存於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讓我能夠有認識世界上各種不同文化的機會。
  2. 語言特色
    由於自己未來想往語言學領域發展,而在馬來西亞的大學中,可以同時學習到馬來語、淡米爾語、阿拉伯語等在臺灣較不易學習,且能較容易接觸到其相關文化的課程,也希望這些語言的學習經驗,幫助我在未來的語言學學習可以有更全面的觀點。
  3. 生活費
    因為我是延畢出國,希望不要帶給家裡太多的支出,而馬來西亞的生活費雖然各地有所差異,但以檳城來說最基本的飲食和一些生活日用品的支出我估計大約是臺灣物價的三分之二,可以省下不少日常支出,在前往各地旅行時也比較不會有超支的顧忌。

臺大與馬來西亞簽約的學校共有五所,而我主要猶豫在馬來亞大學和馬來西亞理科大學之間,最後選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算是選地不選校,因為之前從很多網路資訊和馬來西亞朋友的口中得知,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第一大城市,其實很多馬來西亞的歷史、傳統文化是比較難在吉隆坡裡找到,但檳城的Georgetown 由於在 2008 年入選 UNESCO 世界遺產城市,致力於推動各項文化活動以及城市規劃,便選擇了位於檳城的馬來西亞理科大學(USM)。

二、行前準備

可能是自己平時出遠門也不常帶太多東西,且 USM 周邊就有大型賣場,我覺得行前準備倒不是什麼困難,平時生活必需的日用品準備好就可以了。
對我而言最頭大的問題是簽證辦理,首先是馬來西亞簽證辦理的速度相當緩慢,雖然可以在 EMGS 的網站上查詢進度,但每一個步驟耗時平均大約一週,我又因為之前護照影印的不完整的問題,EMGS 的溝通對口是姊妹校而非本人,姊妹校也需要作業時間,整體文件和訊息來來回回就耗費了一堆時間。
另外,作為學生要入境馬來西亞,不能只辦理學生簽證,在取得學生簽證之後還要申請單次入境簽證,因為馬來西亞要等我們入境馬來西亞之後,再去學校裡的 EMGS 櫃臺領取學生簽證,整個過程完成以我來說花了大約三個月,雖然如果資料繳交的過程都沒有問題的話,應該不至於花費這麼長的時間,但還是要提醒未來要前往馬來西亞交換的學弟妹,以求保險還是要記得提早開始申請簽證。

三、如何抵達學校?

在獲得姊妹校的 Offer Letter 之後,信箱中就會陸陸續續出現關於姊妹校的課程、註冊、住宿相關的資訊,如果有要求填寫 Google 表單就照著規定和個人需要填寫就沒問題了。其中一項就是機場接送,在 Orientation Week 之前姊妹校會詢問學生抵達的班機和時間,並提供機場接送的服務,而且因為我是住宿在學校宿舍,在辦完入校手續後,他們也會開車直接送我們到宿舍放行李,因此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是校外自己租屋我就比較不清楚了。

四、Orientation Week

Orientation Week 是所有交換學生在開學前必須參加的一個活動,由負責交換學生相關事務的 IMCC 主辦,不過主要的事務都是一群叫作他們稱作「Buddies」的學生志工在負責。
其實我對於 Orientation Week 的印象很差,當然有一些 Compulsory 的事項像是健康檢查、註冊繳費、Course Registration 等環節要參加,但其他都是一些很歐美式,希望大家炒熱氣氛的活動,像是 Welcoming Party、BBQ Night 等活動,雖然有提供免費的大餐是不錯,但可能我不是一個這麼喜歡 Social 的人,再加上在 Welcoming Party 上,Buddies 會不斷鼓譟交換學生上臺呈現自己國家的舞蹈或是音樂,但這學期來自臺灣的交換學生只有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有四十多位),我們的定位就變得十分尷尬,Buddies 們對於如何安排我們的表演或事務好像也沒什麼想法,因此我們常常面臨有問題但求助無門的狀況,讓我感受上不是很舒服。
但還是很感謝因為有 Orientation Week,讓我認識了兩、三位 Buddies,和幾個來自日本的交換學生,在整個交換的過程我們都維持著很好的關係,也常常一起出去玩和慶祝生日,是 Orientation Week 上美好的回憶。

五、課程

USM 雖然名稱叫作「馬來西亞理科大學」,但由於是國立大學,跟臺大類似地,算是各式各樣的課程都有。不過因為工程和醫學相關的課程不是在主校區,因此若是就讀工程學系或是醫學的同學要來這邊交換一定要特別注意,尤其醫學院更是在位在距離檳城七個小時車程的吉蘭丹。
我這學期一共修習了七門課程(20 學分):

  1. Malay Language 300
  2. French Language 300
  3. Spanish Language 100
  4. Tamil Language 100
  5. Introduction to World Langauges and Multilingualism
  6.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Meaning
  7. Malaysian Studies

語言課程(Language Course)
USM 的語言課程除了是所有 USM 學生的必帶課程,也是很多交換學生喜歡選擇的課程,因此選課相當激烈,如果交換學生要選到,建議一定要直接帶著選課單去找老師簽名,直接到課堂上加簽很有可能不斷碰壁。
教學品質的部分,我是覺得我這學期遇到的老師都相當不錯,除了教學進度算控制得宜之外,有些老師除了課堂內容,也滿關心學生的平時生活,像是我遇到的 Tamil 老師,因為班上難得有交換學生,她也常常問我關於臺灣的文化,與班上同學分享並做文化交流。西班牙文課我也因為 Final Presentation,交到了幾位不錯的朋友。
不過我也聽一些朋友提到,就算是同樣語言的課程,其實教學品質還是會因為不同的老師而有所差異,像是有些老師我朋友反應上課都聽不懂,或是進度過快或過慢,所以如果有在學校的朋友或 Buddies,也可以在選課前先多打聽老師評價。

EFP 課程
EFP 是 English for Professional 的簡稱,是一個類似臺灣稱作學程的課程。我這學期一共修習了兩門 EFP 底下的課程(上表的 5 和 6)。我覺得我在這兩門課程的收穫都非常多,雖然這兩門都是 4 學分的課程,但是一星期其實只有 2 小時的正課和 1 小時助教課,其中助教課上常常會有關於課程的議題或是小考要準備,所以要付出的時間和心力其實滿多的。
在馬來西亞學 EFP 的課程,我認為最有趣的是因為馬來西亞的種族和地區非常多,大家的口音、或是對語言的看法都很多元,在助教課上有些同學會滿樂於分享自己的觀點,我覺得討論的熱絡程度比臺大的助教課稍微高一點。

Malaysian Studies
Malaysian Studies 是一門專門開給外籍學生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在介紹馬來西亞歷史。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以往在臺大的課程接受了相對具有獨立思考觀點的史觀,讓我覺得這門課對於馬來西亞的歷史解讀非常偏頗,更白話地說就是滿站在馬來族群的角度出發去看的歷史,教授直接主張英國殖民的歷史促成了現今馬來西亞的族群衝突。
另外課程內容方面,教授常常不備課,只拿一些指定閱讀讓我們做摘要便打發掉一堂課,最後期末考也不知從何開始準備,怎麼拿到 B 我也不是很明白。

期末考週
這裡的期末考方式與臺大非常不同,因此我覺得要特別提一下。在臺灣期末考一般就是在原來的班上進行,但在 USM 的期末考,是所有的學生會取得一個流水號,該流水號會公布在學校的系統《Campus Online》上面,在考試前要影印出來帶到考場。考場會是在學校的大禮堂中,而且同時會有不同課程的同學持不同考卷坐在四周,試卷上也全部是寫流水號,而不會用到本名或是學生證號,應該算是防止學生間或是學生和教授串通作弊的方法。

六、生活

飲食
民以食為天,因此生活的 Part 我想就從飲食開始講起吧!不得不說若要跟
臺大相比,那 USM 裡的餐廳真的是沒幾家,而且有很多都是馬來餐(Mamak),
不過如果吃得習慣在飲食上應該也不會遇到什麼困難。如果吃不慣馬來餐,學
校裡也有兩家華人經濟餐(類似台灣的自助餐),但位子都比較隱密,可能要跟
身旁的華人朋友詢問才會得知,再不然就是走到 Sg. Dua 校門外的大街上也有
一些華人餐。

住宿
對於來 USM 交換的學生,學校有提供與本地生一樣的宿舍。不過一定要先說,USM 的宿舍沒有冷氣也沒有熱水,雖然有電扇,但像我剛分到坐西朝東的房間,每天早上七點就會有大自然的鬧鐘把我亮醒。另外就是宿舍的措施不是很完善,完全沒有監視器,門鎖也不是很堪用。不過如果這些都可以克服,住宿的價格是非常低廉,一天 4rm,宿舍旁的 Ivory Plaza 也有非常多的平價餐廳,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因為在大學周邊,也有不少提供租屋的地方,聽我朋友說月租大概從300~1000rm 都有,當然房型和各項設施條件也有差,IMCC 也會提供一些校外租屋的訊息,不過這部分我就比較不清楚了。

交通

  1. 校內交通
    雖然 USM 的整體校區規模跟臺大差不多,但是因為到處都是山坡,基本上不會看到任何人騎腳踏車,倒是騎機車的很多。不過對於我們交換生,最需要仰賴的應該就是校內巴士,總共有 A、B、C、D、E 五條路線,連接學校宿舍、系館、圖書館、醫院、餐廳等區域,下載一個叫 USM Survival Kit 的 app 會有路線圖和時刻,但不得不說校內巴士的司機基本上都是照心情發車,並且喜歡把每輛車載到滿滿滿,因此我自己習慣都是搭有經過校區的校外巴士 Cat 11,或者是早上還不熱的時候就走路,懶得跟大家人擠人,我很多朋友對於校內巴士不按時發車的情形也有很多抱怨。
  2. 校外交通
    校外交通最主要可以倚賴的有兩項,第一項是 Grab,其實跟臺灣常用的 Uber 差不多,就是一個叫車的 app,起跳價是 5rm,如果要進到 Georgetown 市區大概是 20~30rm,價格因地方和時段會有些浮動,建議跟朋友一起分會比較划算。另外除了 Grab 也有一些像是 MULA 的其他 app,可以跟校內的朋友詢問看看。
    當然自己一個人要移動搭 Grab 可能就比較不划算,這時候就可以搭當地的巴士,叫作「Rapid Penang」,有一個叫作 Moovit 的 app 可以查看各個公車的路線和時刻。從 USM 到 Georgetown 市區的車程平時大概 40 分鐘,但若遇上塞車有可能會花上 1~1.5 小時不等,車資 2rm,算是用時間換金錢。

通訊軟體
建議要去馬來西亞交換的同學,可以在出國前就下載好一個叫作 Whatsapp 的 app,其實跟 Messenger 或 Line 是差不多的功能,只是這是當前馬來西亞人習慣使用的通訊軟體,我甚至連有些課程的 Lecturer 都是透過 Whatsapp 跟學生進行聯繫,而且對於交換學生有個好處就是我一般朋友還是習慣用 Facebook Messenger 聯繫,因此也可以透過通訊軟體稍稍把公私事分開。
除了 Whatsapp,其實 USM 的學生私下在 Facebook 上也有一些出清、活動資訊、或是租屋資訊的社團,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可以跟身旁的校內朋友多詢問。

生活費
生活費應該是很多即將前往國外交換的同學相當關心的問題,由於臺幣兌換馬幣令吉的匯率一直在變動,我去交換的這段時間匯率大約是在臺幣$7.5~8兌換馬幣 1rm 這個區間浮動,但聽說幾年前臺幣$10 兌換馬幣 1rm 也曾經出現過,因此以下的生活費我都先用馬幣令吉(rm)來表示。

  1. 飲食方面
    馬來西亞路邊的餐廳到 Mall 裡面的餐廳價格差異非常大,如果三餐一般習慣在宿舍餐廳解決的話,一份經濟餐、Nasi Lemak(椰漿飯)、或 Mamak 大約5rm 可以解決,甚至如果你只拿飯淋咖哩,也許 2rm 就解決了。我一般則是習慣吃校外的華人 Food Court,那一餐主食配飲料或點心大概是 8~10rm。如果習慣吃 Mall 裡較精緻的餐點,一餐大概是 15~20rm。以飲食來說我一天平均的支出大概是 20rm 左右。
  2. 住宿方面
    如果住宿在校內宿舍,一天租金是 4rm,一個月約 120rm。
    校外的話月租則是 300~1000rm 不等。
  3. 交通方面
    如果只是在檳城內移動,比較近到 Georgetown 來回大約 4~5rm,比較遠到海邊的 Batu Feringghi 大約 10~15rm。如果是在整個北馬區域移動,可以在北海搭乘 KTM 鐵路系統,來回車票基本都不會超過 20rm。
    如果要搭客運到馬來西亞鄰近的幾個大城市像是吉隆坡或怡保,價格就會因為不同的客運公司而有所差異了。到怡保來回大約 40~60rm,到吉隆坡大約 60~80rm,到新加坡大約就要 140~200rm 了。至於客運的選擇我覺得很吃運氣,因為就算同一個客運也常常上次搭到的車很高級,結果這次的搭到的很老舊。
    如果是想去幾個東南亞的城市像是曼谷、古晉、亞庇、雅加達、棉蘭、胡志明市等等,如果搭 Air Asia 來回大概 500rm 有找。
  4. 註冊費
    在入學前要繳交一個註冊費,聽說好像會跟交換國家或是校系而有些浮動,我總共繳交的金額是 770rm。
  5. 雜支
    先不記在周邊旅遊的支出,雖然我覺得飲食和日用品整體是比臺灣便宜,但如果是其他雜支像是文具、書籍、酒品等雜支跟臺灣的支出反而都差不多。
樣式 每餐平均花費
宿舍、學生餐廳 5~8rm
華人 Food Court 8~10rm
校外 Mamak 檔 10~15rm
Queensbay Mall 15~20rm

▲ 飲食平均花費小整理

目的地 交通方式 來回平均花費
檳城內移動 公車 4~15rm
北馬間移動 鐵路 (KTM) 不超過 20rm
馬來西亞的其他城市 長途巴士 / 客運 40~200rm
東南亞鄰近國家 飛機 300~500rm

▲ 交通平均花費小整理

假期
馬來西亞因為要尊重各個族群,聽說一年下來大約會有 50 天的假期可以放,其中當然包括著開齋節、蘇丹生日、農曆新年、水燈節等數不完的節慶,每個州也會因為不同的風俗民情而有些差異,再加上學校在期中會有一週的Mid-Semester Break,以及期末考週前會有一週的 Study Week,對於交換學生零零總總就多出了很多假期可以安排。

七、語言

在學校裡面為了方便各個族群的學生以及交換學生的溝通,無論是課堂還是行政幾乎全部都是使用英語,當然有些課程是馬來文授課就不是我們交換學生會去選擇的課程,但要先稍微適應一下馬來西亞式的發音就是了。
在校外生活如果在華人圈,基本上講華語都通,有時候去一些餐廳老闆甚至還會先跟你說一種跟臺灣不太一樣但大致聽得懂閩南語,也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但如果是在旅行的時候去到一些華人比較少的區域,特別像是吉蘭丹或是登嘉樓等東海岸城市,就建議最好對馬來語有一點點的認識,因為買車票、點餐的時候也許會需要用到,不然看著一整面菜單或整個車站都寫馬來語的時候會有點崩潰的。

八、活動

跟臺大相比,我覺得 USM 的活動並不算多,也不像臺灣有這麼多類似之夜的活動,不過有幾個跟交換學生比較相關的活動。

  1. Coffee Hour
    Coffee Hour 是一個每週一次共六週的活動,其實就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跟本地學生介紹自己國家的風土民情,也可以教自己國家的語言。
  2.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estival (ICF)
    這個感覺算是校內整個學期中滿大的活動,其實就是類似臺灣的園遊會,每個國家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攤位可以介紹自己的文化,也會有「很多」本地生來逛,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跟很多本地或交換學生交流。
  3. Gala Night
    Gala Night 是一個在期末專門辦給交換學生的晚會,有點類似一個大型的party,我那天因為另外有其她安排並無參加,但是聽有去參加的朋友們說裡面的餐點非常豐富,大家也都玩得滿開心的。

九、回台後

交換生回臺灣之後,我覺得要完成的事項並不算多,最主要的應該就是我正在撰寫的這份心得,其餘的就按照國際事務處發給交換學生的手冊上的事項完成就是了。
不過除此之外,我相信另一個大家相當關心的就是成績了。跟馬來西亞一貫的辦事效率類似地,這裡的學期成績大約在期末後的一個月才會公布,以我交換的這個學期來說,公布成績的時候下個學期都準備開學了,算是跟臺大滿不一樣的地方,而且大部分的教授在送期末成績前,也不像大部分的臺灣教授會先公布期末考成績讓學生來查驗,感覺比較黑箱。

十、成長

前面的幾個小節,主要都是在談關於學校和馬來西亞生活的大小事。最後兩個小節,我想來談點關於自己的事,就是一些自己交換過程的成長,以及交換完回到臺灣的一些反思。

  1. 出國經歷
    我覺得東南亞其中一個迷人之處便在於其多元的族群文化,而這些文化也反應在海關的辦事方式上面。雖然自己在交換前也有過幾次出國經驗,但大部分都是跟著家人或是朋友,但這次因為常常往返泰國、新加坡等馬來西亞鄰近國家,甚至在從馬來西亞入境新加坡時,因為特殊的國籍和學生身分被帶到海關辦公室去審問,這些都是滿特別的過境經歷,也算是對於整個國際如何管控國境有了很多認識,連東馬、西馬對於入境的管理也是個有趣的議題。
  2. 認識了很多國籍的朋友
    在交換之前,我生活中交談過的對象都是臺灣人或其他華人為主,可以說是幾乎沒什麼跟外國人交談的經驗。不過這次交換的機會,無論是因為馬來西亞多元的種族,或是因為交換學生的這個社群,真的讓我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這麼多的外國人,除了馬來西亞主要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外,我在學校中也認識了好幾位來自日本、韓國、泰國、美國、法國、德國、瑞典等地方的朋友,發現不同的國家的人也都有不同的互動方式。
    不過無論如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在一趟從登嘉樓回到檳城,耗時十小時的巴士上,遇到一個住在檳城北部吉打州的大哥,他因為看我在休息站時坐在公車旁好像在沉思一樣,便主動跟我聊了起來。他那時跟我說了一句話:「Be nice to people people, then people will be nice to you.」我覺得真的是這個樣子,雖說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如果不先張開世界去擁抱世界,也許我也將錯過世上許多美麗風景。
  3. 逆境思維
    雖然我不確定在其他國家的交換經驗是怎麼樣,有很多像是氣候、語言、飲食、或是其他不甚順利的狀況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以三言兩語來描述,但我想馬來西亞同樣位於亞洲,而且國內又有許多華人,我想各項生活、行政文化跟臺灣應該算是相近了,但在整個交換過程中還是會遭遇許多讓我有些不知所措的狀況,特別是在學校中遇到國籍問題時,像是在 International Cultural Festival 上,有中國學生向校方表示抗議,認為臺灣不屬於國家,不應該在活動
    上掛上臺灣的國旗,結果校方就派人來詢問我們是否同意撤下國旗。
    提到這個事情並不是想增加兩岸對立,只是想說整個交換過程真的時常遇到讓我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問題,也算是我第一次在臺灣以外的土地,卻這麼深刻地在思考臺灣議題。不過老實說因為自己在交換前就沒有抱什麼期待,因為我總認為有期待就容易失望,所以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也就想辦法逆來順受,當作是一次成長的機會。經歷了整個交換過程之後,我也確實覺得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健了不少,特別是在面對逆境的時候。

十一、一些心裡的 os

回到臺灣後,我開始以類似撰寫心得文的方式,整理下自己在馬來西亞的所見所聞。而過年期間在遇到一些親戚時,就有親戚問我說:「那你在馬來西亞到底學了些什麼?」我便分享了以上關於語言課程、以及 EFP 課程的收穫,沒想到親戚聽完反問我一句:「那你學這些東西對以後有什麼用呢?」阿公阿嬤也很關心地問我:「所以你在馬來西亞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了,不用再回去了吧?」好像很擔心我又跑回馬來西亞一樣。
除了親戚,我也與好友分享到馬來西亞的眾多美食,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在臺灣都難以享用到,結果朋友告訴我:「這些食物在臺灣不受歡迎也許不是因為它不好吃,而是因為他來自馬來西亞。」我才一次次地深刻感受到,好像臺灣人對於馬來西亞、乃至於東南亞是帶著諸多有色眼鏡在看著的,這讓我感到非常難過。我可以理解馬來西亞的經濟條件也許遠不如臺灣,也很多在馬來西亞的朋友無奈地告訴我:不是他們不喜歡臺灣,而是臺灣物價真的偏高,讓他們不敢來這裡旅遊。但在與他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完全不會覺得他們在教育或者是思維上有不如我們之處,也許真的只是因為經濟條件讓他們不像在臺灣的我們有這麼多向外發展、探索的機會,我反倒覺得我們用我們各種從媒體上得來的、印象中的東南亞來想像馬來西亞,才更顯得我們好像井底之蛙,沒吃過葡萄便說葡萄酸。
當然也不只是臺灣人,其實我在馬來西亞也發現有很多人,甚至連教授,都不一定清楚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如何。我在一門課上,就有教授直接在班上問我:「What about in you in China? Is the situation similar as this?」在姊妹校的國際事務處辦事時,我也不只一次經歷,一走進辦公室即使有服務臺卻沒人主動接應我,但在同一時間又有歐美的交換生進入辦公室,所有的工作人員便突然熱情的與他們交涉,留下仍舊不知道我的業務應該找誰辦裡的窘境。
當然我相信,這些都是出自於我們對彼此的不理解,而留下的不愉快的互動經驗。所以我便更希望能夠把我的經驗與更多的人分享,讓我們對跟我們身在不同國家的彼此擁有更多的認識,才能真的讓全世界一步步地邁向真正的地球村。我總相信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上沒有一朵花是不美麗的,也沒有哪個人、事、物是沒有價值的。

十二、感謝

  1. 家人
    這次能有機會出國交換,首先要非常感謝我的家人,畢竟我也知道他們十分希望我一畢業就能盡快獨立處理好自己的生計,但我卻用延畢的方式出國交換,其實我想他們不是那麼認同這個做法的,但在簽同意書的時候他們只是說:「如果你覺得去馬來西亞交換對你會有收穫的話,那就去吧!你已經長大了,要為自己要做的事做決定。」從一些家人朋友的態度,我也多多少少感受到,我的這個決定應該也會讓他們受到一些背後親人朋友的輿論壓力,因此無論如何我要先非常感謝我的家人。
  2. 臺大
    我要感謝臺大不只是在馬來西亞,而是在全球都跟這麼多的大專院校簽署了姊妹校。我也是到了馬來西亞跟其他的交換學生一聊之下,原來很多來自其他學校的同學選擇在 USM 交換,單純是因為他們的母校可能只有幾所姊妹校而已,因此他們所擁有的選擇並不多,我覺得這點真的是要肯定臺大的努力。而且在我申請簽證的過程,因為屢屢得不到姊妹校或是 EMGS 的回信,還時常勞煩國際事務處幫忙催信,但除了我的問題之外,國際事務處肯定還有一大票的學生事務必須處理,因此這部分真的要十分感謝臺大校方以及國際事務處。
  3. 在臺灣的朋友
    為什麼要特別感謝在臺灣的朋友呢?因為其實我也是看到身旁一些以前認識的學長姊出國交換,並聽著他們帶回國的滿滿經歷,才萌生了這樣的念頭。若沒有他們先出國完與我分享交換經驗,也許我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因此我也很期許能將這樣的感動分享給更多學弟妹認識。
  4. 我曾經修過課的語言學教授
    在馬來西亞的時候,很多人都對於我的馬來語對答能力和程度感到驚嘆,其實這一切要感謝曾經指導過我的多位教授語言學的教授,讓我有比起其他人不一樣的視角來觀察和學習一個新的語言。而更宏觀的來說,馬來西亞因為多語言的環境,也讓我增加了許多實際的經驗來應證以前在語言學課本,特別是社會語言學的篇章中所談到的 Code-switching 和 Code-mixing 現象,甚至練習聽懂與我家中長輩講的不同口音的福建話和客家話,這些都是很難得的實際學習經驗,是我覺得如果沒有踏上馬來西亞這塊土地,在臺灣也很難找到的學習機會。
  5. 馬來西亞的朋友
    最後我要感謝我在馬來西亞認識的多位朋友,無論你們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或是其他族群。我總認為世界上的好人很多,但壞人也很多,不過我覺得大多數的人都是非常接納我的,倒是我反而很常先對身邊的人事物起了一層戒心。而也因為有這些朋友,帶我看見了比起觀光客更不容易看到的馬來西亞。
    而其中有幾個我特別想感謝的朋友,首先是讓我去他家寄住了三天的修寒、以及他在吉蘭丹的幾位家人和朋友,帶我品嘗了在馬來西亞相當有特色,融合泰式風味的吉蘭丹福建菜;再來是 Eugene,因為他家中是開肉骨茶餐廳的,便不斷唸著要帶我去品嘗檳城道地的肉骨茶,最後也順利成行;另外想感謝美玲,從一開始在檳城的咖啡朗讀節認識之後,就時而會分享在檳城周邊與各種文化議題或是社區創生有關的活動或講座資訊,拓展了我對於馬來西亞在地文化的很多認識;最後則要感謝我在理大遊子吟社認識的幾位朋友,其實理大游子吟社(USM wanderer),就是在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的詞曲創作社,由於我在臺灣的時候也是詞曲創作社的,但到了馬來西亞之後就一直沒有碰到樂器的機會,直到認識了理大游子吟社,不但參加了他們辦的 camp,他們也多次邀請我參與他們的活動和上臺表演,為我留下了幾次美好的玩音樂經驗。

More to explore

臨櫃諮詢預約系統

臨櫃諮詢時間:週一至週五13:00-16:30,依預約時段至國際事務處辦理

返回頂端

適逢端午假期,NTU Study Abroad 團隊將於 112/6/22 至 6/25 暫停服務。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In observanc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NTU Study Abroad Team will be unavailable during 22 - 25 June 2023.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112學年度第1學期國際交換學生甄選
現正開放報名至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