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有他們的協助,如果你是不敢出國又很難適應新環境的人,也不用太擔心!週一、三、五上課,上午從 9 點到 12 點;下午從 2 點到 5 點。週二和週四有 Enrichment Activity,可以自己選喜歡的課(但不一定選上),有動態(去一日遊、學料理等等)和靜態(寫書法、學樂器等等)活動。另外,在課程正式開始前,還有 Field Trip 可以參加(需另繳費),今年有香港、台中、高雄、西安、澳門。
學費和住宿費全免
實話說,當時最吸引我去申請理工大學暑期課程的條件就是 “學費、住宿費全免。” 看很多暑期課程,費用都很貴,很少課程提供這麼誘人的條件! 不得不參加。
體驗其他學校的生活
大部分的人,人生只有一次大學生活,而參加這種暑期課程是可以體驗不同學校生活的好機會! 我在理大體驗了新的上課方式、新的系統、新的設備,然後發現台大有很多優點和缺點。有時候,這些優缺點唯你離開了那個環境才會發現到,就像很多人說旅行之後反而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國家。
首先,理大的所有課程是英文授課,當然考試或報告之類的也都要用英文。英文授課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學生的英文很快進步,我在那邊指不過上了一個月的課程,自己都覺得英文進步很多,最重要的是我比之前 “肯講”了。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學到更多,畢竟英文是可以吸收更多知識的橋樑,習慣用英文學習,學習資源就更多了。

比較特別的是,香港的一個學期只有三個月,也就是大概 13 週,然後這個暑期課程就是把 13 周的課程密集於一個月裡,所以一天上的課就等於一周份量! 其實課程上起來還蠻有壓力,因為有些課程還要上台發表、交 essay 等等,而且都是用英文。
不過,我發現他們的課程都很充實,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當時選的課分別是“Climate Change & Society”和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我尤其喜歡後者。我發現他們的上課方式與台大有所差異。台大會先把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接受這個答案,學生就可能很難發揮想像力或批評教授傳達的知識。而理大不會先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先表達想法,慢慢引導答案,也給我們批評的空間;我發現這樣的教法比較讓學生容易吸收上課內容,學習效果更好。

當然他們也有缺點,因為一個學期只有十三周,他們學的內容可能沒有像台大那麼多。比如說,台大可能交了課本的 5 分之 4 內容,他們可能只教到 5 分之 3 的內容就結束了。
關於學校的各種設施,我覺得圖書館很棒,有很多獨立的空間讓個人舒適的學習,還有很多裝有螢幕的討論室,也有很多電腦供學生使用,特別方便。書籍一次最多能借到 30本,圖書館開放時間也比較長。

另外,理大的地理位置特別好,不像中大在偏僻的地方,而在繁華區,周圍很多地方可以逛。而且離港鐵站很近,交通非常方便,宿舍旁邊是黃埔站;學校旁邊是紅磡站,而且還有紅磡海底隧道巴士總站,連接九龍半島和港島。從學校走十分鐘,還可以走到九龍半島最繁華的尖沙嘴。
豪華的宿舍生活

理大的宿舍比台大的貴很多,理所當然地設施也好很多,也更寬,而我們可以免費享受這麼豪華的宿舍生活! 這邊宿舍還提供冰箱,廁所是四個人共用一間,房間裡有四個垃圾桶,清潔人員會定期的近來收拾垃圾桶。然後能放東西的空間非常多,衣櫃也很大,空間多到不行。然後不像台大校內宿舍,他們是 bi 卡進去的,所以比較安全。
很有趣的是,宿舍每兩層都有~~堂之類的名稱,他們各自有不同的主題,例如運動、開派對之類的。然後這個堂空間很大,可以舉辦各種活動,也有廚房供學生做菜。

而有一個缺點是,冷氣費太貴,我在這裡住一個月大概用了 700 塊台幣的冷氣費,不包含我室友付的費用。跟台大比起來真的是貴很多,因為在台大通常一個學期用 400 塊左右的冷氣費。還有洗衣機,是台大的兩倍價錢,烘乾機也是。所以整體來講,生活費比在台灣更貴,但我們畢竟住宿費全免,這樣也不算吃虧了!
去二樓會有很多設施,影印室、祈禱室、游泳場、健身房、遊戲房、讀書室、鋼琴室、洗衣室等等。而且都開放到半夜 2 點左右,非常方便使用。由於設施實在太好,我在理大都沒有想過家。
豐富的課外活動

除了正課以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 就是所謂的 Enrichment Activity,而且不收額外費用。我參加了兩項活動,一個是 Tung lung chau Cruise Tour,還有一個是 Tai Tam & Stanley Tour。他們會帶我們去比較遠的旅行景點。很誠實的講,其實我去的兩個都沒有做到什麼東西,尤其是後者反而很糟糕。當時帶我們的導遊迷路,在一個奇怪的地方走了兩個小時,因此拖到時間,該去的地方都沒有去到,然後在 Stanley Market 逛了 30 分鐘就去吃飯。不過,前者很好! 我們整天搭船穿越海洋移動,吹風很舒服,那時候的午餐又特別高級、特別好吃,不過也一樣沒有做到很多東西,但在船上跟大家聊天、唱歌很好玩。總而言之,這個也要碰運氣,不一定很好。
不過這個活動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認識到課堂和室友以外的朋友,我當時也認識了不少朋友,變很熟很熟,成為了我人生中最喜歡的朋友們之一,很值得參加。
看見香港
我相信很多人參加交換課程,最期待體驗那個國家。我去香港之後,也更加了解到香港,他們的文化、習俗、食物、點心、民族性等等。香港還滿多免費博物館,可以參觀一下,就可以更深入了解香港。例如說,理大旁邊就有一個 “香港歷史博物館”,內容豐富,身為理大的暑期生值得去一下。


香港建築物的最他特色就是邨,邨是政府計畫、開發的公寓,於是建築物有一定的格式,最有名的就是彩虹邨和海山樓。這些邨都是網紅景點,除了邨之外,香港的網紅景點很多,甚至有一個碼頭的名稱是 IG 碼頭,很多人都排隊拍照,上傳到 IG。
在香港比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鋼鐵拍照! 港鐵的特徵就是各種顏色的石磚牆壁上有地鐵站的名字,很多人以這個為背景拍照。我也拍了 42 個港鐵照,很有成就感。香港有很多這種在其他國家很難找到的特色,真的是很好旅遊的地方。


然後我親自體驗到他們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之前只有概念,而現在就可以更加感受到這個事實,因為能從他們的生活方式或街道上看到英國。舉例來說,他們都是靠左,然後有兩層巴士,也有叮叮車;早餐吃西式的,而且和英國人吃的早餐很像;他們喝下午茶,也就是來自英國的文化;有些建築物富有西方的味道,而且有些地區的名稱是英文名。這種小小的特徵,如果沒有去當地的話可能很難發現,永遠都不知道,而像我們這樣當一個月的暑期生,有比其他旅客充裕的時間去看見香港,體會香港文化,我覺得特別好。

認識當地學生以及各國的暑期生
除了體驗理大和香港之外,最大的優點,可能超過前面那些,就是認識很多來自各國的朋友們,他們甚至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有可能成為比台大朋友更好的朋友,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樣一年級暑假去的話。
由於香港比台灣更國際化,外國人更多,他們的國籍也更多元化。我在那邊人生第一次認識了哈薩克、巴西、澳洲、西西里島、德國、俄羅斯、澳門人。與他們談了許多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各國的歷史、特性、人民,這實在是擴大眼界的好機會。因此,我不只是直接認識了香港,還間接認識了其他國家,也交到永遠忘不了的好朋友。
如果交到香港朋友,是更好的,因為他們會帶我們去一些不是觀光客去的地方玩,比較玩的特別、道地一點;他們還可以告訴我們香港的各種歷史和一些文化事物的緣由,或者是告訴我們理大的故事,這樣我們可以瞭解到更多,不會單單跟從一般的旅客,我們可以在香港經歷與眾不同的一個月。

然後我發現理大的學生都很熱情、很友善,很多人擁有討人喜歡的個性,與他們相處,應該很難討厭他們。他們非常親切地幫助我們,帶我們去各種地方,因為有這些學生,讓我們暑期生不得不愛上理大和香港;我在這個部分學到一件事,一個人對某個國家的印象,很大部分取決於那個國家的人民。身為在台灣讀書的韓國人,很好奇我帶給台灣人什麼印象,他們從我看到的韓國是什麼樣子的,會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在香港的一個月讓我不斷地想起這個問題,就像他們一樣,我也能不能成為提高自己國家形象的人呢? 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那麼有趣的介紹自己的國家呢? 誠實講,我好像並沒有。在香港的一個月讓我領悟非常重要的事情,更加了解自己國家,並把自己國家適時地介紹給外國人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很多人從一個人的身上判斷那個國家,也就是那個人成為了國家代表,這是避不開的事實。
香港的生活費
最後,不得不提出最重要的因素-生活費。香港的生活費比台灣高很多,不過以我的立場來說,香港的生活費和韓國差不多,反而化妝品之類的更便宜,所以我覺得沒差,但我看到很多台灣人抱怨香港物價太貴,但其實化妝品、巧克力、蘋果產品之類的也一樣是香港比較便宜。 吃一頓飯,可能至少需要港幣 40,也就是台幣 160 左右,比台灣貴了一點,而麥當勞反而比台灣便宜多。我個人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台灣的八方雲集,一個鍋貼 5塊,香港的八方雲集也一樣是港幣 5 元,也就是說,香港的鍋貼是台灣的四倍價錢,真的差很多。
另外,因為香港的化妝品、藥品之類的比台灣便宜,而且香港又是個購物中心非常多的地方(連比較偏僻的地方都有購物中心),在香港的消費頻率應該比台灣高很多,所以整體來看,生活費比在台灣的時候貴很多!
最後

非常誠實的講,我超級無敵喜歡這次的理大暑期課程。它帶給我很多正面的影響,讓我學到很多,有了滿滿的收穫,讓我認識了很多珍貴的朋友們。理大到最後也給我了美麗的禮物,我忘不了在理大最後一天的夕陽。剩下的人生,我應該永遠懷念這美麗的一個月,克服我將會遇到的所有困難,努力活下去。
